电话

17709168119

开云网址·(中国)官方网站网络技术毕业设计总结十篇

2024-02-06

  开云网址·(中国)官方网站网络技术毕业设计总结十篇目前计算机类岗位随着社会经济技术的发展,有了很大的变化,为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能够更加适应市场的变化和需求,课程教学适合岗位需求,为了计算机专业的长远发展,现对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学生的就业情况进行分析和总结。

  网络人才的社会需求总量在计算机行业属于排名靠前的,每年需要大量的各种层次的网络人才。对计算机网络人才的需求是由社会发展大环境决定的,我国的国家信息化进程已经并将继续对计算机网络人才的需求产生重要的影响。

  “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这是我国已经确定的长远战略发展目标。如何通过广泛应用互联网,并对企业现有业务流程进行现代化改造,是企业实现信息化发展的重要内容之一。目前我国的信息化建设正处在初级阶段,大部分企业已经接入互联网,并建立了自己的网站,但企业网上的应用重点却处于较低的层面,主要是集中企业新闻和产品服务信息的、客户信息的收集等方面。网络应用人才的普遍缺乏,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因素,其中有占八成的企业,其信息化发展,面临着网络应用人才缺乏的困境。网络技术人才的大量短缺已经成为制约我国信息化发展的主要瓶颈之一

  经统计表明,目前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毕业生适应的工作领域:有电子政务、电子商务、电子社区、远程教育、远程医疗等领域的计算机网络的测试、维护、应用和管理等工作岗位。企业内部网(Intranet)、小型局域网的规划设计、网络工程施工、网络管理与维护等

  面向的岗位群有:计算机网络组建,计算机网络管理与维护,网站建设与网页设计,计算机操作与办公自动化,计算机程序设计,计算机安装与维修,计算机多媒体制作与图形图像处理等岗位。

  2009级计算机网络专业毕业生共98人,其中60%的毕业生就职于IT业,从事与计算机网络相关技术岗位,40%从事其它行业,岗位内容与计算机网络无关。

  在就职于IT业的毕业生中,从事网络组建与维护的占25%,从事网站规划设计与开发的占28%,从事网络安全的占7%,从事网络应用软件的占5%,其它从事计算机相关专业。

  从目前情况看,计算机网络专业人才的培养工作距用人单位的要求尚有一定的差距,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毕业生和用人单位的反馈信息反应出计算机网络专业的课程实用技能的训练的相对不足。一方面是课程内容滞后于专业技术的更新与发展,案例教学、项目教学内容不够充分,导致学生在实际工作中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弱。另一方面,在职业技能培养方面,职业技能训练不成体系,力度不够,对职业素质的教育(如开拓精神、市场观念、管理技巧、团队精神、应变能力等)尚未得到全面的实施。导致专业的部分毕业的学生不能很好地适应相关行业工作。

  在教学方法方面,虽然基本上采用了理论与上机实践相结合的授课方法,但对学生职业技能以及动手能力方面的培养相对不足。社会需求的计算机网络人才强调具有较中的职业素质、较强的实践能力。因此,按传统方法培养的学生难以满足职业岗位的要求。

  因此需要有适合他们学习的课程和教学方法,要增强教材和教学方法的趣味性,给予学生更多动手的机会,激发学习的主动性。在实际访谈调研中人们发现,这批学生对于操作性比较强的课程很感兴趣,并且能够很好地掌握。对于工具类的课程,学生的接受能力比较强。

  本专业培养计划是根据对网络技术体系和对企业网络技术岗位所需技术知识与实际技能的深入研究设计开发的。通过以上行业和岗位分析,计算网络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向基本可确定为:网络管理与维护、网站建设与维护、网络编程、网络产品营销、技术支持等。其专业特色既区别于研究生、本科教育培养的网络计算机网络技术开发师、网络系统集成师,更不同于中技类学校培养的网络操作员、网络维护员,而是培养面向中小型企业、公司、学校、行政事业单位的网络管理员、网站开发设计员、网络安全与维护员,同时具备一定的网络工程设计能力、网络软件的阅读能力和初步的开发能力,经过几年的实践锻炼将成为面向应用领域的网络工程师。

  通过岗位的分析,计算网络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向基本可确定为: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掌握计算机网络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具有计算机网络硬件配置与调试,网络系统安装以及往网站建设与管理的网络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毕业后可从事网络及其相关产品的安装、调试工作;计算机局域网的系统维护、综合布线、施工、技术指导和管理,互联网应用等工作且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

  专业人才培养的针对领域是:计算机网络公司、通讯企业、大型网站、银行和证券公司、大型企业、电子商务类公司、政府机关和事业单位工作。本专业毕业生就业方向主要是以网络管理与维护类、网站建设与网页设计类、网络工程类为主,以网络编程类、网络产品开发与营销类等为辅。

  网络工程重在网络技术原理、网络互联技术、网络产品与技术的销售、培训、网络管理与安全以及工程设计与实施等知识的应用;网站建设重在网页制作技术、网络数据库技术、网络编程技术、网站管理与安全、信息等知识的应用;网络编程重在程序的阅读、程序调试与简单程序开发等知识的运用。

  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适用于以IT行业领域的网络工程设计、网络管理与维护、网站建设与网页设计为主的职业岗位群,增强了学生择业的适应性和灵活性。本专业的毕业生可以适应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岗位:

  (1)主要工作岗位:在企事业单位和专业网络工程公司从事网络系统方案的设计、网络系统的安装与维护、从事网页设计、网站建设与维护等工作。

  (2)次要就业岗位:在企事业单位和专业软件公司网络协议层软件、网络应用软件的开发与维护,小型电子商务项目的开发和维护和信息工程监理。

  (3)其他就业岗位:网络设备销售与技术支持、网络应用软件的客户服务和技术支持等。从事计算机的培训、服务以及从事计算机软硬件系统的维修维护等工作。

  职业教育的主要任务是就业前的职业准备教育,所以衡量职业教育水平的标准,应该是培养的学生能否满足职业岗位需要的能力。我们应重视对人才市场的实际需要缺乏研究,对岗位实际技能的把握,对就业信息充分掌握,对毕业生进行有效的就业指导和服务。

  社会和行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计算机网络的普及和应用水平的提高,使得各行业都迫切需要懂技术开发、会管理、能维护的复合型网络技术人才。社会对计算机类人才的需求量几年来一直位居各类人才需求排行榜前列。此外,随着技术的发展、企业从业人员的变动,即使原来已经不缺计算机网络人才的单位,也会产生新的人才需求。只要我们继续围绕网络策划、网站建设、网络工程、网络管理与维护、网络的应用与开发、网络产品的营销、网络安全等实用技术,培养出符合市场需要多规格的网络人才,我们的毕业生就一定能够更为社会所接受,受到社会的普遍欢迎。

  (2)对学生的知识面,掌握知识的深度,运用理论结合实际去处理问题的能力,实验能力,外语水平,计算机运用水平,书面及口头表达能力进行考核.

  (1)要求一定要有结合实际的某项具体项目的设计或对某具体课题进行有独立见解的论证,并要求技术含量较高.

  优秀:按期圆满完成任务书中规定的项目;能熟练地综合运用所学理论和专业知识; 有结合实际的某项具体项目的设计或对某具体课题进行有独立见解的论证,并有较高技术含量.

  立论正确,计算,分析,实验正确,严谨,结论合理,独立工作能力较强,科学作风严谨;毕业设计(论文)有一些独到之处,水平较高.

  文字材料条理清楚,通顺,论述充分,符合技术用语要求,符号统一,编号齐全,书写工整.图纸完备,整洁,正确.

  (2)良好:按期圆满完成任务书中规定的项目;能较好地运用所学理论和专业知识; 有一定的结合实际的某项具体项目的设计或对某具体课题进行有独立见解的论证,并有一定的技术含量.立论正确,计算,分析,实验正确,结论合理;有一定的独立工作能为,科学作风好;设计〈论文〉有一定的水平.

  (3)及格:在指导教师的具体帮助下,能按期完成任务,独立工作能力较差且有一些小的疏忽和遗漏;能结合实际的某项具体项目的设计或对某具体课题进行有独立见解的论证,但技术含量不高.在运用理论和专业知识中,没有大的原则性错误;论点,论据基本成立,计算,分析,实验基本正确.毕业设计(论文)基本符合要求.

  文字材料通顺,但叙述不够恰当和清晰;词句,符号方面的问题较少i图纸质量不高,工作不够认真,个别错误明显.

  (5)不及格:任务书规定的项目未按期完成;或基本概念和基本技能未掌握.没有本人结合实际的具体设计内容或独立见解的论证,只是一些文件,资料内容的摘抄.毕业设计(论文)未达到最低要求.

  答辩时,对毕业设计(论文)的主要内容阐述不清,基本概念糊涂,对主要问题回答有错误,或回答不出.

  增强毕业论文行文的逻辑力量,达到概念明确,论证充分,条理分明,思路畅通,是写好毕业论文的关键.提高毕业论文行文的逻辑性,需把握以下几点:

  写毕业论文时,思维必须具有清晰性,连贯性,周密性,条理性和规律性,才能构建起严谨,和谐的逻辑结构.

  (2)要层次清晰,有条有理写毕业论文,先说什么,后说什么,一层一层如何衔接,这一点和论文行文的逻辑性很有关系.

  (3)要论证充分,以理服人,写毕业论文,最常用的方法是归纳论证,即用对事实的科学分析和叙述来证明观点,或用基本的史实,科学的调查,精确的数字来证明观点.

  ·数据库设计(需求分析,概念库设计,逻辑库设计,物理库设计,E-R图,数据流图,数据字典,数据库表结构及关系),

  ·设计报告应按统一格式装订成册,其顺序为:封面,任务书,指导教师评语,内容摘要(200~400字),目录,报告正文,图纸,测试数据及计算机程序清单.

  ·报告构思,书写要求是:逻辑性强,条理清楚;语言通顺简练,文字打印清楚;插图清晰准确;文字字数要求1万字以上例如:(1) A市本地SDH传输网设计方案

  四周的毕业实习转眼就过去了,毕业设计的前期准备工作也已告一段落。基于我所做的课题是CAN总线的食堂售饭系统,所以在毕业实习期间对CAN纵线的内容作了重点的学习,期间对食堂售饭系统也有了一些了解。

  刚开始接触到现场总线时,不知道该从哪里下手虽然CAN总线并不是什么先近技术,但发展空间却很大,跟国外相比CAN总线技术在我国的应用和普及还有待提高。

  公司里也有一些这方面的资料可以参考,CAN即控制器局部网是一种具有国际标准且性能价格比又较高的现场总线,它在当今自动控制领域的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关联到局域网就涉及到了计算机网络技术方面的知识。在以往的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学习中印象最深的是OSI参考模式中的七个网络层,即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会话层、表示层、应用层。而现场总线是应用在生产最底层的一种总线型拓扑网络。其规模应属于局域网、总线型结构,现场总线控制系统既是一个开放式通信网络,又是一种分布式控制系统。它作为智能设备的联系纽带,把挂接在总线上作为网络节点的智能设备连接为网络系统,并进一步构成自动化系统实现自动化功能。应该说现场总线是一项及嵌入式系统、控制、计算机、数字通信、网络为一体的综合技术。

  在具体选定题目时,也发生了些冲突,因为一开始准备从CAN的智能节点设计入手。因为CAN是利用其节点将系统中的设备合理有效的挂接并完成其间的通信任务的,所以节点的设计至关重要。另外,由于对CAN的应用发面的参考性文献搜集的不够,一时间也不知道自己能做出什么具体的应用设计来,那段时间还在是做理论性的设计还是具体设计两者间犹豫。后来经老师的点拨决定利用CAN总线的高实时性能设计出一套实现大型食堂售饭一体化的系统来。

  其实规模稍大一些的学校食堂都是采用的刷卡售饭机制,卫生方便且便于管理。但目前大部分食堂售饭系统通信主要采用的还是RS-485总线,由于其采用的是“一主多从”的方式,运行效率低,高峰期易堵塞;还有它的通信组网的灵活性不强,通信速度也较低;再者RS-485总线标准只是一个电气标准,并没有自己的通信协议,无故障定位和错误处理功能,所以网络维护也很困难,往往一个节点出故障却要每个版权所有!节点都进行排查。而与此相比CAN总线却不存在以上的问题,因为CAN总线具有非破坏性总线仲裁,支持竞争,通信采用“多主对等”方式;CAN总线组网非常灵活,通信速度最大可到1Mbps;再者CAN总线上的节点是彼此互干扰的,所以一个节点出了故障不用每股节点都进行排查那么费事。通过对比,很明星CAN总线的性能价格比要优于RS-485总线。还有随着目前大部分食堂售饭系统对抗干扰能力和实时通信能力要求的日渐提高,且单次通信量小的特点。CAN总线灵活的组点更加体现的比RS-485适合应用到此类系统中。

  感觉单是从需求分析和可行性上确定CAN总线在食堂售饭系统中的应用还比较容易,但涉及到具体设计时发现还有很多内容需要掌握,如作为系统连接纽带的节点的设计,窗口机的设计等。

  在窗口机的设计过程中,我认识到窗口机是直接与售饭人员和用户打交道的前台设备所以其设计不仅要实用、方便,更重要的是保证其稳定、安全和可靠。为此我也去过市里好几所大学的食堂参观过,可以说窗口机的式样有很多种但基本的硬件都是由键盘、LED显示器、单片机芯片等构成。但为了满足系统对抗干扰性和实时性的要求,我在窗口机中接入了CAN通信控制器和总线收发器,前者通过后者接收CAN总线上的数据,供内部单片机读取,也可将单片机送来的数据发送到CAN总线上。

  在整个的毕业实习过程中,最初遇到的困难是确定具体的设计内容,因为CAN总线最初是应用在汽车工业,用于解决现代汽车中众多的控制与测试仪表之间的数据交换问题的,而后来应用范围又在不断的扩展。介于自身的情况如何把这一总线技术应用到身边的具体的实例设计中是我所面对的首要问题,为此我也去了多家大学食堂做过调研,调查目前的大型食堂售饭系统用的是什么总线,存在哪些缺陷,用餐的学生对所在食堂的系统有哪些不满和建议等。其中最为突出的问题就是系统的实时性问题,如充值、挂失不能快速的在系统中得到体现,还有就是经常出现刷不上卡或重复刷卡的问题。正因为存在这些问题才使我的课题有了进一步研究的必要。

  “3+1”人才培养模式就是高校四年制本科学生通过在校3年系统专业学习,最后一年到相应的企业或实训基地实习,进入企业项目组,重点进行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提高。3年校内学习包括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专业选修课和公共选修课的理论课和实验课,以及课程设计、新技术专题、认识实习等集中的实践教学环节。1年的校外实习包括10周的生产实习,10周的项目实训,4周的毕业实习和13周的毕业设计,这些实习和设计环节全部在实习单位或就业单位开展。学生通过企业实践和学习,增强自身的工程实践能力,能够尽快适应企业和社会的需求。在“3+1”人才培养模式下,多样化的人才需求对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提出更高的要求。课程是高校人才培养的媒介,课程体系的构建是协调高校人才能力培养与就业市场需求关系的关键点[1]。很多高校的网络工程专业都根据自身特点进行课程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改革,有的高校采取课程群及课程分类方式[2-3],有的高校建立了“三力合一”的实践教学体系[4],有的高校建立了多元立体化实践教学体系[5],有的高校建立了“工程+创新”的实践教学体系[6],有的高校建立了多层次实践教学体系[7],还有的高校围绕专业建设进行多方面改革[8-10]。辽宁科技大学根据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依据社会需求,以学生为主体,构建了模块化课程体系和以能力培养为核心的实践教学体系。

  基于社会需求和来自于毕业生、用人单位、校企共建实训实践基地的信息反馈,辽宁科技大学网络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为:培养掌握计算机网络系统的规划设计、维护管理、安全保障和应用开发相关的理论、知识、技能和方法,具有一定的工程管理能力和良好综合素质,能够承担计算机网络系统设计、开发、部署、运行、维护等工作。同时掌握Web服务技术及Linux平台下的网络应用开发技术,具有从事网络系统软件、网络应用软件设计与开发能力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以社会经济发展和企事业单位用人需求为导向,明确企事业单位对网络工程专业毕业生的专业技能和知识能力的要求进行分析和总结,为确定人才培养目标提供依据,从而构建满足企事业单位用人需求的课程体系。学生在校期间可以有的放矢地学习和掌握用人单位要求的知识和技术,为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为了准确地了解社会需求,针对校园招聘会、58同城招聘、赶集网招聘等进行信息收集,走访30余家实习基地,总结分析发现主要招聘的岗位为网络工程师、网络运维工程师、网络管理员、网络安全工程师和网络研发工程师,大多要求学生熟悉网络通讯、熟悉Cisco等品牌网络设备安装与调试、熟悉Oracle和SQLServer数据库,能熟练使用Linux系统,有CCNP、H3C等厂商认证可优先录用,鉴于此,学校调整了人才培养方案。

  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的设计必须充分考虑学生的层次和学生的个性发展需求,设置多层次多方向课程,让学生根据自身情况选择、组合课程模块,达到挖掘学生潜能,促进个性发展的目的。原来的培养方案中,培养方向为综合组网和嵌入式开发,实践学时占总学时的36%。自2006年网络工程专业第一届学生毕业以来,通过对毕业生去向调查及毕业后的跟踪走访,网络工程专业毕业生从事系统集成和网络规划设计实施工作所占比例很小,更多的学生毕业后从事软件开发工作。根据以上情况和IT行业、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以及在校学生、毕业生和企业的反馈,结合本校学生层次水平,网络工程专业勇于创新,对培养方案做大幅度调整,与Oracle上海校才科技合作,引入Oracle上海校才科技定制的网络相关的Linux系列课程和工程案例,从教学大纲、课程体系、课件、案例、教材等开展全面合作。加大力度开展实践课程,形成模块化专业知识结构,通过多模块组合实现多方向能力培养。此项合作,在全国属于首创,目前有几十家高校采用这个模式。

  整个教学过程划分为7个环节,即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必修课、专业选修课、公共选修课、素质拓展教育课和集中性实践教学环节。为了实现多方向能力培养,拓宽就业渠道,在原有课程体系的基础上,融入Oracle上海校才科技定制的网络相关的Linux系列课程,形成了模块化专业知识结构,将专业课程分为专业基础模块、组网技术应用模块、Linux网络开发模块、网站安全开发模块和Web应用开发模块五大模块。专业基础模块突出培养学生的编码能力;专业课程以组网技术应用模块和Linux网络开发模块为主,组网技术应用模块培养学生搭建大型网络工程应具备的能力,Linux网络开发模块培养学生从事大型底层软件开发应具备的能力,包括网络系统软件和网络应用软件的设计与开发能力;专业选修课程开设网络安全开发模块和Web应用开发模块,是对专业课程的延伸和拓展。在实施过程中,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特点和未来的职业取向选择模块的组成结构,为学生提供了更大的选择空间和自由,学好任何模块都可以适应就业需要;最后通过大四一年的企业工程项目实战,提升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和工程项目实战能力。

  网络工程专业的实践性较强,实践教学环节在整个的课程体系建设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因此,为了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新的培养方案中增加了实践学时,占总学时的40%,比以往培养方案增加4个百分点,构建了以能力培养为核心的实践教学体系。通过课堂教学—实验教学—学科竞赛—创新计划—科研项目—项目实训—校企联合指导毕业设计的综合能力培养体系,构建与人才培养方案和专业能力培养相一致,层层递进、环环相扣的一体化实践教学体系。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课内与课外相结合、学习与应用相结合、学校与实习基地相结合、学习与就业相结合,突出实践教学的参与性、设计性和创新性,实践教学八个学期不断线。

  引入校园网、企业网、城域网,强化组网技术模块课程实战性;拆分10余个案例系统应用到组网技术、Linux网络开发、网络安全开发和Web应用开发等模块课程中,提高学生团队合作和系统编程能力。工程案例的引入,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了对课程知识在工程项目中应用认识,积累工程实践的经验,强化了学生就业竞争力,同时提高了教学质量。

  以ACM程序设计大赛、嵌入式程序设计竞赛、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大赛为依托,以学生自己设计的研究课题为主,鼓励学生自主探索和研发,以老带新,以赛代练,拓展学生工程意识,提高学生创新能力。

  校外实践基地即是课内实践教学案例的源头,也是检验提升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场所,更是提升学生就业力的保障,建立与专业人才培养相适宜的网络工程专业校外实践基地,实现培养符合产业发展特征和企业实际需求的高素质网络工程人才培养目标。软件学院建立了东华软件、天元网络等校外实习实践基地。

  几年来,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和参加各类大赛积极性得到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率稳步提高。2012届初次就业率达到92%,2013届96.8%,2014届98.04%,2015届达到了空前的99.11%。除去就业生人数的增加,毕业生的薪酬也逐年增长。2013年,辽宁省进行了“专家不进校,管办评分离”的本科专业综合评价,辽宁科技大学网络工程专业在包括大连理工大学、大连海事大学、大连民族大学等全省9所参评高校中排名第三,并被确定为辽宁省工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专业,进一步确定了工程案例驱动教学+Linux平台网络软件开发的专业特色。实践证明,网络工程专业采用以产业发展为导向的校企联动“3+1”人才培养模式,使学生提前获得了企业实践经验,完成了从学生向企业员工的转变,达到企业用人要求,拓宽了就业方向,增强了就业能力,学生就业层次不断提高,受到了用人单位好评和社会的认可。

  [1]罗家莉,孟庆瑶,李敏.适应就业市场需求的高校课程体系改革探析[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2,26(5):52-55.

  [2]彭佳红,曹晓兰,程研.软件工程专业课程体系与课程群研究[J].高等农业教育,2013(2):74-76.

  [3]高联雄,赵波,吴庆畅.网络工程专业课程体系与专业方向设置实践与探讨[J].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76(1):150-152.

  [4]胡伏湘.“三力合一”的网络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3,32(10):443-446.

  [5]金永涛,安志远,刘海燕,等.网络工程专业多元立体化课外实践教学模式的探究[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3,32(10):412-415.

  [6]平源.网络工程专业“工程+创新”实践教学体系研究[J].科技资讯,2014,12(11):171-173.

  [7]李平,熊兵,吴佳英.网络工程专业多层次实践教学体系研究[J].当代教育论坛,2013(4):113-117.

  [8]张剑飞,韩子恒,程杰.网络工程专业教学改革与实践[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14(3):11-12.

  [9]张远,杨旻.网络工程专业本科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6(4):155-157.

  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社会对网络专业技术人才的需求呈现出多样化、个性化的趋势,需要一大批既掌握计算机网络方面的基本技术,又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的应用型人才。为此,如何培养出适合时代需求的高技能网络人才,是当前高职高专计算机教育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探讨了计算机网络技术专科人才的培养方案,提出了课程体系构建的思路,建立了与培养目标相适应的理论教学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

  在专业建设和发展中,根据高等教育人才市场需求变化,对专业教学计划进行适时修改完善,以培养创新应用能力为目标,强化技能训练,理论密切结合实践,在学中做,在做中学。对该专业的知识结构、应用能力、素质需求等进行详细分析和研讨,制定出该专业知识、能力、素质结构体系,见图1。

  本专业人才培养的规格由清晰的知识、能力和技能、素质作为支撑开云网址,课程设置具有鲜明的高职特色,并具备先进、实用,体现知识结构和技能培养的一致性。按照职业技能需要,将课程分为专业(职业)基础课、专业(面向职业方向的职业技术)课和专业(职业)资格认证课,每类课程都包含实验/实训课程。

  二、以市场为导向,就业为目标,构建了突出工程训练“一个中心,四个基本点”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一个中心是以网络系统规划、设计及其维护为中心;四个基本点是计算机应用基本技能、计算机应用通用技能、计算机网络专项技能和专业技术综合应用技能为基本点。

  计算机应用基本技能点,主干课程为C语言程序设计、计算机原理、操作系统、算法与数据结构;使学生具有初步的程序设计能力和良好的程序设计习惯。

  计算机应用通用技能点,主干课程为面向对象程序设计、专业英语、计算机网络原理、微机软硬件配置与维修、数据库原理;使学生的程序设计能力从理论和实践上都上一个新的台阶,并能进行简单的计算机系统维护。

  计算机网络专项技能点,主干课程为网络规划与设计、计算机网络安全、计算机网络管理技术、网络综合布线、Web技术、软件工程、网络数据库开发、网络技术实训,使学生具有硬件及网络的安装、调试与维护等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按照基础理论、计算机应用基本技能、计算机应用通用技术、计算机网络专项技能、专业技术综合应用五个模块构建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体系。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模块以应用为目的,以“够用”为度。专项技能和专项技术应用着重整体知识和实际技能的实用性、融合性,避免课程内容相互重叠和分量过重,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对现代企业生产的适应性。

  高等数学、工程数学、计算机文化基础、思想概论、理论概论、思想道德修养、形势与政策、英语、体育、法律基础、军训、公益劳动。

  网络规划与设计、计算机网络安全、计算机网络管理技术、网络综合布线、Web技术、软件工程、数据库开发工具、网络技术实训。

  通过这些模块的学习,使学生掌握计算机工作原理、网络设备及对硬件的编程。使学生具有硬件及网络的安装、调试与维护等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专业技术综合应用模块:本模块是在前四个模块教学完成的基础上实施的综合教学模块,由毕业实习、毕业调研、毕业设计、毕业答辩组成。该模块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是进入社会的前奏,目的是缩短学生能力与企业所需能力的差距。

  充分体现高职高专的特色,基础理论以“必需”“够用”为度,区别于以理论知识系统扎实为特征的本科层次,注重加强高科技应用能力(网络管理与信息处理能力)、新技术的适应能力和外语基本能力的培养,使学生既具备合理的知识结构,更具备较强的运用高新技术从事技术岗位工作的实践能力、适应新技术发展的生存能力,从而高于以操作技能为主的中专层次。能力培养以满足用人单位要求和适应岗位需要为宗旨,注重加强跨专业适应能力、信息处理等高等职业应用能力、新技术的适应能力和外语阅读能力的培养,使学生既具备合理的知识结构,能够立即上岗,又具备较强的适应新技术新工作的开展能力。

  除在课堂中进行理论知识的教学外,还计划在实习、实训及设计等实践教学过程中穿插理论教学。在第三学年的实践教学中,为加强实践教学的理论指导,每项实践环节配有相应的实践指导课。在实践过程中,引导学生发现问题,用所学理论知识解决问题,并且引导学生发现所学理论知识难以解决的问题,适时补充理论知识,引导学生应用新的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这样,也促使学生认识到:在缺乏理论指导的情况下,按直觉实践的缺陷与不足,更有利于学生牢固树立自觉在先进理论指导下进行实践的正确认识。

  由于计算机专业发展极快,而最新的知识与技术资料一般都使用英文提示,因此能否学好英语、尤其是掌握相当的专业英语,已经成为衡量学生素质高低的重要标志,也直接影响到学生今后的发展。由于深感英语水平的提高难以速成,只能靠长期不断的努力为保证,在制订基础英语和专业英语的教学计划时,我们做了一定的研究和探索,决定在加强和保证基础英语前提下,采用“总-分”结合的模式搞好专业英语的教学,全面提高专业英语水平。具体做法分两个部分:基础英语方面,保证基础英语的学时,加强阅读能力的培养;专业英语方面,采用“总-分”结合的原则,既设置一门专业英语课,重点帮助学生掌握专业词汇和提高

  阅读能力,此外各门专业课程,尤其是重要课程中至少有一章内容采用英文资料讲解,这样使学生平时学习专业课程时就不断积累和巩固专业词汇,持续不断地提高专业英语资料的阅读能力。

  针对计算机专业发展迅猛,高职院校因其自身的特点而存在学术水平和科研能力较低的现象,我们将加强校内外的学术交流,加强同行间的合作,学习发达地区教改的成功经验,聘请客座教授和专家顾问指导,不断吸取教改和科学技术的新成果,更新教育思想和观念,及时调整培养方案,确保专业教学体系的先进性。同时,我们将加强师资队伍的培养,做好学术带头人、青年骨干教师的培养工作,将有发展前途、对专业贡献大的教师送出去深造,攻读硕士、博士学位。此外,还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充分利用校外实习基地和科研合作单位的便利条件,采用轮训的方法,让教师参加各种培训、科研和工程项目,更新教师的知识,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为专业教改作好知识储备和技术准备。

  高职高专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出本专业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实践教学直接决定了本专业改革能否成功。因此,我们综合了教授、专家、工程技术人员和用人单位的意见,多次研讨,最终决定大力加强实践教学,确定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并重的原则。在此原则下,我们多方探讨,采用多种措施和方案,紧扣能力培养中心,合理规划实践教学体系,努力实现专业培养目标。

  初步形成了理论教学一实验教学一课程设计一各类实习一学生第二课堂活动一专业综合实训一实践能力考核为主线的实践动手能力培养模式。在重点建设校内教学基地的同时,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在衡阳市还拥有一批校外实践教学基地。这些校外实践基地是学生和教师接触社会、了解技术发展、就业形式和掌握人才市场信息以及对学生进行职业素质训导的重要场所。学生在校外实践基地按照生产要求和不同岗位,分别受到横向拓宽(接触新的领域与环境)或纵向延伸(专业深度)的培训,真正达到网络工程师的培养要求。

  此外,本专业还积极开展第二课堂,举办各类兴趣小组,积极引导学生自觉学习,参与工程实践和技术服务,介绍实用的技术,培养学生的特长,让学生尽早进入专业角色,实现培养目标。

  本专业已具有多个校外实习基地并与之保持着良好的合作关系,目前正在开拓新的实习基地。同时,我们更注重校内实验室和实践基地的建设。学校领导已经同意将本专业作为学校优先发展的专业,将大力加强专业实践教学环境的建设,拟新建多个专业实验室和实践基地,使学生在校内就可接受全套的实践教育和能力培训。

  实践教学的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与本专业教师的实践能力分不开,因此需要大力加强教师自身实践能力的提高。我们将通过轮训的方法,经常送出一些教师参加短训班的学习,并积极与一些技术实力较强的公司建立长期稳定的业务往来,让教师参与他们的实践工作,学习最新技术和培养自己的实践能力。同时,我们还准备充分利用本专业校外实习基地的优势,直接请实习基地的技术人员来我校指导教师和学生,或让教师直接参与实习基地的具体工作,接触实际问题和应用,了解社会需要和技术发展的新方向、新成果,转化为自己的实际工作能力,为专业发展作好知识储备和技术准备。因此,教改方案中提出的“双师型教师超过50%”的培养目标完全可以实现。

  为保证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本专业向学生开放实验室,学生平时在课余时间,可根据自己的意愿到实验室、网络中心以及各个校内实习、实训基地自我教育和锻炼,也可以在导师的指导下有计划地进一步了解网络及网络管理知识和技术,并可充分利用因特网的资源优势,自我学习发展,及时跟踪最新技术动态,促进自我知识更新。

  课程体系是专业培养方案的核心内容,是培养目标的具体体现,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学生的知识结构。按照学校整体的人才培养特色,结合学院目前的学科发展状况,按照“宽口径、厚基础、重实践、有特色”的培养原则,在课程设置方面认线)由于网络工程是多学科交叉融合的新兴专业,因此,在计算机科学技术、数字通信技术、信息处理等方向上,设置了对应的专业核心基础课程,以提高学生的适应性。(2)课程设置强调了公共基础和学科基础的重要性,对重要的基础课程给予了充足的学时。(3)将方向的选修课程分为网络规划设计及管理、网络信息处理两部分,以适应社会对网络工程专门人才的需求。网络工程专业课程体系如表1。作为工科专业,公共基础课程的设置与其它工科专业类似,开设大学英语、数理、政治理论基础和计算机基础等课程。学科基础课程除了电类基础和计算机软硬件系统基础外,增加了网络工程导论、计算机网络和数字通信原理等课程,以补充学生在数字通信领域上的基础知识,为进一步学习网络工程的后继课程打下良好的基础。针对网络规划设计方向,在专业主干课和专业选修课中设置了现代通信技术、网络操作系统、网络规划设计、现代网络技术、网络系统集成、网络设备等课程,以培养学生在网络组网和网络规划设计方面的能力;针对网络信息处理方向则设置了网络编程、网络协议、网络互联技术、Linux系统管理、Linux程序设计、Java程序设计等课程,以培养学生在网络应用程序设计与开发方面的能力。

  课程内实验所有的学科基础课程、专业主干课程和专业选修课程都设置了一定比例的实验,课程内实验以加深、巩固对基本原理的理解和掌握。课程内实验以实验项目的形式来组织,每个实验项目占2学时或4学时,实验项目分为基础性实验项目、设计性实验项目或综合性实验项目,一般设计性或综合性实验项目的学时数占课程内实验学时的30%~40%。基础性实验项目主要是对课程所涉及到的基本原理与过程、基本方法进行实验验证,以消除学生对课程基本原理理解上的抽象性和神秘感。综合性实验项目以基础性实验项目的掌握为基础,综合运用课程涉及到的知识,以增强学生对课程基本原理的掌握并融会贯通,适用于数字通信原理、网络操作系统、网络规划设计、现代网络技术、网络系统集成、网络设备等课程学习过程中进行,为后继的综合课程设计打下基础。设计性实验项目也是以基础性实验项目的掌握为基础,提出实验任务与要求,由学生自主设计完成实验任务的方案、实验步骤和方法,适用于程序设计、计算机网络、网络编程、网络协议、数据库系统原理等课程学习过程中。通过设计类实验项目的锻炼,学生可以初步了解网络应用系统开发的思路,掌握网络程序设计的基本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综合课程设计综合性的课程设计是一个重要的实践环节,其目的是进一步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和专业知识综合运用的能力。从第四学期开始至第七学期,开设了基础软件综合设计、基础硬件综合设计、网络工程综合设计、网络通信综合设计、网络应用综合设计等综合课程设计。每个综合课程设计集中安排在学期末,占2周时间,为了更好满足学生的兴趣,采用教师给出多个设计题目供学生选择这种双向选择的方式。同时要求课程设计指导教师的最多指导学生的人数不能超过30人,以保证教师对学生的指导效果。为培养学生的论文书写能力,要求学生书写完整的综合设计报告,包括课题背景、设计简介及设计方案论述、详细设计、设计结果及分析、总结等内容;为保证综合设计的质量,安排了综合设计答辩环节,答辩中由学生先对设计的内容进行阐述和演示,然后答辩教师针对设计内容随机提问,以考察设计完成情况。综合设计成绩评判由平时表现、完成情况、报告质量和答辩情况等内容按照一定比例组成,能比较客观地评价学生完成综合设计质量。

  教育技术是教育理论联系实践的桥梁,教育技术学专业是研究现代技术手段在教育教学应用的一门学科。2015年,呼伦贝尔学院提出学院向应用型本科转变的新思路,教育技术学专业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下,积极探索人才培养方案,构建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突出应用型人才培养。实践教学体系有广义和侠义之分,广义的实践教学体系是由实践教学目标、内容、管理和条件支撑体系构成的整体;狭义的实践教学体系是指实践教学内容体系,它是在教学计划中体现的、围绕专业人才培养目标、通过合理的教学设置和各个实践教学环节的合理配置,建立起与理论教学相辅相成的教学内容体系。[1]本文研究的实践教学体系指其狭义的范畴。

  学习需求理论认为,学习需求是学习者目前的状况和期望达到状况之间的差距。[2]因此,我们通过对教育技术学专业毕业生就业情况的调查,确定学生应具备的专业实践能力。

  首先,我们采取网络问卷的形式随机对2011届至2015届毕业生展开调查,共有74名毕业生填答该问卷,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校毕业生目前的就业去向;其次,就毕业生集中的行业或岗位,对毕业生进行跟踪调查,并对相应的单位进行了走访。从而确定我院教育技术学专业学生应具备的能力和素质,进而确定专业实践能力。

  根据问卷调查结果显示,目前我院教育技术学专业毕业生中,有49%的学生从事专业对口或与专业相关度比较高的工作,其中29%的学生从事教师职业,且绝大部分为信息技术教师;20%的毕业生从事数字媒体技术相关工作。51%的学生从事其他工作如在企事业单位做文职人员、自己创业等。具体如图1所示。

  根据问卷调查结果,我们选择信息技术教育和数字媒体技术两个方向,分别对毕业生和用人单位进行深入调查,具体调查结果如下。

  (1)信息技术教育方向。这一方向的学生大部分进入中小学成为一名信息技术教师。具体工作内容不仅仅是教授信息技术课程,还包括计算机机房的建设与维护,有的教师还承担全校教师计算机使用技能、教育技术能力的培训,学校优质教学资源的建设和维护,学校网站的建设和维护等工作。有毕业生调侃说“信息技术教师在学校就是‘神’一样的存在”,只要和计算机相关的工作都要信息技术教师出面解决。

  (2)数字媒体技术方向。从事这一工作方向的毕业生主要工作内容集中在三个方面:影视作品制作、图像处理、动画制作。

  根据调查结果,我们将教育技术学专业的培养目标确定为“掌握教育技术学科基本知识和技能,具备较强专业能力,能够在教育领域从事信息技术教育、数字化教学环境建设和教学资源的设计与开发、教育电视节目编制等工作的应用型人才”。并且根据学生就业岗位定位了“信息技术教育”和“教育电视节目制作”两个培养方向。

  将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应具备的能力进而分解为以下三个方面:(1)知识结构:①能较为全面地掌握与本学科相关的教育学、心理学、信息科学与技术等基础知识。②能较为系统地掌握从事教育技术工作所需要的基础理论、基本方法以及基本技术等专业知识。③能了解与本学科领域相关的战略、政策、法规、标准、前沿进展和发展趋势。(2)能力结构:①具有对数字化教学环境进行设计与开发的能力。②具有对数字化教学资源进行设计与开发的能力。③具有对数字化教学过程进行设计与实施的能力。④具有综合解决信息化环境下教育教学实际问题的能力。(3)素质结构:①恪守职业道德,具有一定的教育学素养、信息素养、科学素养、人文素养和求实创新意识。②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具有良好的组织管理、交流沟通、团队合作、终身学习的能力。③具有健康的体魄,掌握体育运动的一般知识和基本方法,形成良好的体育锻炼和卫生习惯,达到国家规定的大学生体育锻炼合格标准。[3]

  根据上述专业培养目标,进而将专业实践能力确定为以下三个方面:(1)具有对数字化教学环境进行设计与开发的能力。(2)具有对数字化教学资源进行设计与开发的能力。(3)具有对数字化教学过程进行设计c实施的能力。详细如表1所示。

  作为实践教学体系而言,其功能是培养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本身就是一个小的系统,由系统内各个要素构成,从实践教学环节角度来讲是由实验课程、毕业实习、教育实习、毕业论文、第二课堂活动组成,因此需要这些环节互相协作完成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而这一系统又置于专业人才培养这一大的系统内,还应考虑围绕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开展活动。

  这里的基础性并非指实验课程的实验类型为基础性的验证型实验,而是指在实践教学体系中,实验课程作为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基础。实验课程可根据实验的难度依次设置为验证型实验、应用型或综合型实验、研究型或创新型实验。

  为避免“熊瞎子掰苞米”的现象,即学生随着一门课程考试的结束,该门课程相应的知识与技能便随之丢弃,到毕业时发现大学似乎没有学会任何专业能力。在我国著名教育学家皮连生所著的《教学设计》一书中指出:练习是影响动作技能最重要因素。[5]因此,将第二课堂活动与实践能力培养结合起来,以兴趣小组、专业技能竞赛等形式,在实验课程结束后的学期开展第二课堂活动,将所习得的技能不断练习,做到实践能力培养不断线.学生的个性化

  在班级授课制的情况下,根本无法真正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因此,在满足学习者特征方面,首先在实验课程教学中,要以班级全体学生为对象,根据班级授课制的特点,使得教学满足绝大部分学习者需求;其次,结合第二课堂、毕业实习等实践环节,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特长不同,分设不同方向让学生选择学习。

  为进一步加强学生应用能力,在人才培养过程中,采用“3+0.5+0.5”的培养模式,即本科前三年以校内教学为主,进行专业基础培养,把“学以致用”的理念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始终。大四第一学期为专业实习,第二学期为教育实习,大四第一学期完成毕业论文开题,第二学期完成毕业论文写作。专业实习、教育实习、毕业论文的目的是将前三年所学理论和实践知识进一步结合,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在构建实践教学体系过程中,围绕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以专业实践能力为核心,综合考虑所有实践教学环节,包括实验课程,毕业实习,教育实习,毕业论文(设计),第二课堂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构建出如下实践教学体系(如表2所示)。

  在构建实践体系过程中开云网址,我们考虑了实践教学体系的系统性、实验课程的基础性、实践能力培养的延续性、学生的个性化、实践能力的综合性等方面。

  数字化教学环境设计与开发要包括现代媒体使用与维护能力、计算机网络建设与维护能力、网站建设与维护能力。

  根据对毕业生的跟踪调查,从事信息技术教师的毕业生几乎全部会涉及计算机的维护、电子白板的使用与维护、投影媒体维护等现代媒体的使用与维护工作,在其他企事业单位工作的毕业生也有近一半毕业生的工作内容与这一能力相关。

  这一部分能力是学生不可或缺的,但教学内容却并不多,因此主要通过“实验课程+第二课堂+教育实习”三个实践环节实现对学生能力的培养。

  ①实验课程。前述本部分能力涉及教学内容较少,因此主要在“教育技术与媒体”这门课程中安排部分章节讲授知识并进行实验练习 。实验主要以验证型实验为主。通过该课程的实验,学生能够对计算机进行基本维护,能熟练使用电子白板、投影等现代媒体并进行简单的检查、维修。

  ②第二课堂。针对这一能力,第二课堂主要以兴趣小组的形式开展,贯穿于“教育技术与媒体”课程开设之后的各个学期,主要是针对教室的计算机、投影等媒体进行日常维护。

  ③教育实习。本专业学生在教育实习中,除需完成与其他专业相同的工作内容,还应协助实习学校完成多媒体设备的维护工作。

  计算机网络建设与维护要通过“实验课程+第二课堂+教育实习”三个环节实现学生能力的培养。

  ①实验课程。主要是在“计算机网络”理论课的基础上开设对应的实验课程,通过实验课程的训练,学生可以构建小型局域网。

  ②第二课堂。第二课堂以兴趣小组的形式建立,贯穿于计算机网络课程开设之后的各个学期。主要针对学院网络中心、教学用机房进行网络的维护。

  ③教育实习。本专业学生在教育实习中,除需完成与其他专业相同的工作内容,还应协助实习学校完成计算机机房网络的维护工作。

  ①实验课程。在相关理论课的基础上,针对网站建设的实验课程主要有数据库开发、JAVA程序设计、静态网站开发、动态网站开发等。学生需要在课程中完成大量基础性、验证性、综合性和创新性实验项目,实现知识和技能的逐步积累。

  ②第二课堂。第二课堂以兴趣小组的形式开展,贯穿于动态网站开发课程开设之后的学期。以模拟或真实情境的方式组织学生开发用户需要的网站。

  ③毕业实习。毕业实习主要设有综合实践项目“学习网站的开发”, 以模拟或真实情境的方式组织学生以团队的形式开发用户所需的学习网站。

  数字化资源设计与开发要包括多媒体课件制作能力、网络课程开发能力、教育电视节目制作能力。

  多媒体课件设计与开发要是在学与教的理论基础之上,结合系列件如flash 、PowerPoint等,培养学生多媒体课件设计与开发能力。实践能力培养主要通过“实验课程+第二课堂+毕业实习+教育实习”四个环节实现。

  ①实验课程。多媒体课件设计与制作能力除主要核心课“多媒体课件设计”和“多媒体课件开发”之外,还包括计算机应用(主要涉及PowerPoint软件的使用)、flas制作等基本软件的操作和相关理论的支撑。学生完成该系列实验课程后,能够使用常用软件如PowerPoint、flash等软件制作所需多媒体课件。

  ②第二课堂。第二课堂主要以兴趣小组的形式,以真实任务的方式进一步加强学生多媒体课件制作能力。

  网络课程设计与开发能力是在多媒体课件制作、动态网站开发能力的基础上,在远程教育理论的指导下进一步对学生进行培养,主要实践环节包括“实验课程+毕业实习”。

  ①实验课程。支持该能力的核心课程为网络课程设计与开发,其实践体系中还包括网站开发能力及课程资源开发的能力(在前述网站开发能力和多媒体课件制作能力中已经叙述)。通过完成该系列实验课程,学生能够根据需求完成某一门网络课程功能模块的设计、网站的架构、网络课程资源及学习环境开发等系列工作。

  教育电视节目制作能力是在电视节目策划、编导等系列理论课的基础上,在摄像技术、非线性编辑等技术的支撑下的一项综合能力。主要实践环节包括“实验课程+第二课堂+毕业实习”。

  ①实验课程。教育电视节目制作能力的相P实验课程包括基础实验课“摄像技术”、“非线性编辑”,以及核心实验课程“教育电视节目编导与制作”。通过这一系列实验课的教学,学生可以合作完成教育电视节目的策划、稿本写作、拍摄和后期编辑工作。

  ②第二课堂。第二课堂主要以兴趣小组的方式,布置真实任务让学生完成作品。是对实验课程内容的进一步巩固和提升。

  (1)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能力。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要涉及设计的能力,并不要求学生具备相应的实施能力,但是需要学生具备依据实施过程及实施效果进行评价和修改设计方案的能力。这一要是通过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课程完成,同时在教育实习中进一步加强。

  (2)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能力。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能力既包括信息技术课程的设计能力又包括信息技术课程的实施能力。主要是通过“实验课程+教育实习”的形式完成。

  ①实验课程。主要是在教学设计理论基础之上,针对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内容,设计并实施教学,从而训练学生的教学基本技能。通过该实验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按照信息技术课程标准,对任意一节中小学信息技术课进行设计并开展教学。

  ②教育实习。教育实习是在实际的情境中,即在中小学课堂中实施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是对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能力的提升及完善。

  上述描述中未提及毕业论文,是因为毕业论文要求学生在大学四年所学知识基础上,围绕专业、结合自身兴趣、爱好、特长,自行选择题目完成,因此这一环节不具体与某一实践能力相对应,但具有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功能。

  任何一个院校的专业在设置实践教学体系过程中,都需要首先考虑社会需求。围绕社会对专业的需求确定人才培养目标,进而确定专业实践能力和其支持体系。而这一过程又是不断探索、验证、修改和完善的动态过程。本文从对社会需求的调研、结合学生实际构建实践教学体系,具有一定的针对性并解决了本校的一些实际问题。在这一过程中,参照了其他院校很多经验,也希望本文能为同行提供一点启发。

  [1]侯翊,王建丽. 以金融保险专业为例谈高职经管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J]. 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2(10) : 87-92.

  [3]教育技术学专业本科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征求意见稿)[EB/OL].http:///gzjx.

  CAN总线已被应用到各个控制领域,一些领域对CAN总线的速率要求越来越高,而在某些场合CAN总线电缆的环境也是比较恶劣,如在船上的电缆有可能因意外、鼠咬等原因造成电缆断开,重新铺设电缆将会耗费很大的人力和物力,因此设计一种能够对电缆意外断开有一定抵御能力的CAN总线网络――环形CAN总线网络应孕而出。高速CAN总线环形网络有以下特点:

  3.环形结构中任一节点的单端电缆断开,不影响整个CAN总线.环形结构中任一节点两端电缆断开,不影响除本节点外的整个CAN总线网络的功能。对于高速数据传输的CAN总线网络,其终端电阻的重要性就不言而喻了。一旦电缆意外断开,终端电阻便被孤立,数据传输的可靠性将会随着传输速率的提高而大大降低。

  因为涉及到终端电阻匹配的问题,在CAN总线的技术规范中不建议采用真正的环形总线结构,也即纯物理环形结构。但通过软件与硬件的良好搭配,也可以构成环形CAN总线网络,其特点主要如下:在总线中有一个核心节点,内部设有一个带有两个CAN接口的MCU/ARM,两个CAN接口端分别设置一个终端电阻,在MCU/ARM软件中,将CAN1和CAN2口进行缝合后,则该总线在功能上就形成了一个真正的环形总线,具有上节中提到的所有功能。

  通过仔细分析,发现该CAN总线环形结构存在一定的隐患:当任一电缆断开时,环形总线将被分成两个独立的单终端总线。对于CAN总线而言,尽管其在一定条件下支持单终端总线的设计,但是其支持的总线长度和速率是正常双终端的50%。因此,总线电缆断开后将存在以下问题:原设计的数据传输速率、传输距离、传输可靠性等技术指标将无法保持。

  对于复杂和恶劣的环境中,很多情况下电缆的铺设是一次性的,一旦某一根电缆断开,向直接把电缆修复是很困难的。采用环形总线的本身目的就是能够抵抗某一段的电缆断开时可继续保持总线控制系统的性能。因此,现有CAN环形总线网络对抗破坏性的考虑还是欠缺的,需要进行改进。

  为了使CAN环形网络在某处电缆意外断开情况下也能保持原设计的技术指标,需要在终端电阻的设计上进行改进。改进后的特点如下:任一节点单端电缆断开时,通过简单的人工干预后,升级成两个双终端的CAN总线。

  改进后的CAN环形网络结构特点如下:在每一个CAN节点的内部设计有两个终端电阻,终端电阻通过开关与总线物理隔离。正常情况下,新设的终端电阻与总线是隔离的,。监控主机通过CAN1口和CAN2口定时巡检总线状况,当判断出某处电缆断开时,立即通过显示屏发出报警。

  当操作人员根据报警显示,就可以操作相应的开关对断开后的总线进行升级。比如,若CAN1节点和CAN2节点之间的电缆断开,形成两个独立的CAN总线节点之间预先设置的终端电阻开关分别接通,使得新形成的两个总线分别具有两个终端电阻,这样就升级成了两个独立的双终端总线,其传输速率、传输距离、传输可靠性不会有任何降低,从而消除了原来环形总线单端电缆断开时形成的两个单终端总线存在的技术指标下降、可靠性降低的风险。

  本文通过对一种CAN总线环形网络的结构和特点分析,剖析了其在电缆意外断开情况下的安全隐患,通过改进设计,大大提高了该环形总线网络的生命力,实验证明,改进后的环形CAN总线网络在单端电缆段开时,其性能没有任何降低,在一些恶劣的工业现场控制中,可以尝试推广应用。

  信息产业是21 世纪的主要发展方向之一,信息资源的集成、处理、流通与共享技术已成为当今和未来的重要技术之一,信息产业已成为国民经济第一支柱。信息产业部部长指出,中国信息产业的增加值占GDP的比重由1995的2%增加到2001年的4.2%,其发展速度和经济规模已跃居全国工业之首,成为国民经济的第一支柱。当前市场对计算机软件、网络技术人才正处于供不应求的局面,许多企业不得不聘用一些相近专业的毕业生。根据国家人力资源部门对2002年的广东人才市场分析,需求量最大的是计算机应用专业的毕业生约占总需求的30% ,其中网络方面的技术人才又占到40%,据业内人士分析在今后几年该比例还将增加。据番禺职业技术学院学生就业情况调查,计算机应用技术毕业生与需求之比为1:1.5。当前广州、深圳、东莞等珠三角地区人才市场急需计算机应用领域高等技术应用性人才如下:计算机应用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计算机应用系统的管理与维护,软件开发,程序员,软件测试与维护,计算机网络系统规划、安装与配置,网络工程施工与管理,网络的管理与维护,网络安全,网站建设,项目管理,产品销售,信息集成、组织、处理、制作、与运营,电子商务平台管理,电子政务平台管理等。

  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坚持面向社会,与IT行业发展实际接轨的原则,在打好专业基础的前提下,注重与实际相结合,通过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既具备必需的理论水平,又具有较强的创新能力、动手操作能力、解决实际管理问题的能力和发展潜力。为此,根据国家关于高职高专“以服务为宗旨,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发展的道路”的办学方向和学校的科学发展观,结合本专业的培养目标和要求,合理安排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和技能训练,确保培养质量,使本专业的学生毕业后能顺利成为计算机网络行业从业人员,具备从事网络工程、网络管理、网站建设的从业资格。另外,通过对社会需求深入地调查研究,把握网络行业的发展趋势,对本专业的培养目标、课程体系进行不断地调整。

  (1)深入进行社会和行业调查研究,分析社会和计算机网络行业对毕业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的要求,明确本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形成优化的人才培养方案。

  (2)改革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形成“必需、够用、适当考虑发展潜力”的理论教学体系,构建以实验室/实训室环境与实际工程环境相结合为特色的实践教学体系。

  (3)建设具有鲜明特色的集专业教学、职业资格培训、科技研究、服务社会于一体的功能齐全的校内实践教学基地,建设一批设施条件好、管理水平高、培训能力强的稳定的校外实训基地。

  (8)经过5年努力,在学校和软件学院的支持下,力争把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办成全省高职院校乃至全国的示范性专业。

  (1)以培养从事计算机网络工程和网络管理第一线工作的高技能人才为专业培养目标,充分体现高职高专的教育特色;

  (3)以基本素质和职业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构建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体系,根据专业人才职业岗位( 群)所需知识能力结构,确定教学内容,规范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的基本要求;

  (4)基础理论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需够用为度,以掌握概念,强化应用为教学重点;专业教学要加强针对性和实用性;

  (6)在人才培养模式、实训室建设、教材开发、实践教学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的校企合作办学,充分利用学校和企业的不同教育环境和教育资源,通过课堂教学和真实职场环境实践教学的有机结合使毕业生的部分岗位适应期缩短为零;

  教学形式不要过于单一如果采取常规教学,先讲理论,再上机,效果不太好,在教室里讲过的东西,到了机房,同学们什么都忘了,了解情况发现,有的东西同学们由于从未接触过,所以并没有听懂,有的即使听懂了,也因为没有及时上机实践,等到一周后上机时也很陌生了,老师不妨在机房一边讲解,学生在下面边听边练,每讲一个使用方法,学生操作一次,这样对于所讲内容就会记的更牢。教学要有创意,我们就应采取适合他们学习方法的形式进行教学,这样才能提高学习效率。因为许多操作在课堂上教学是很难达到预期的效果的。实践证明,这种教学直观,同学们感兴趣,它缩短了教学时间,又达到了良好的学习效果。上机是整个教学的重要环节,学生要想学好这门课程,必须要进行大量的上机操作,那么在上机之前,必须要求学生准备好上机操作的内容,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另外学生会做,并不等于熟练,为了提高熟练程度,我们必须严格要求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完成每一道习题,同时,教师可向学生适当介绍一些操作技巧。

  (1)贯彻教改思想,形成“以IT行业对毕业生基本素质和职业技能要求为主线,校内环境与校外环境两个环境相结合,理论教学体系、实践教学体系和考核评价体系三个体系相统一,培养方向为网络工程和网络管理”的高职人才培养模式。

  (2)改革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形成“必需、够用、适当考虑发展潜力”的理论教学体系,构建以实验室/实训室环境与实际工程环境相结合为特色的实践教学体系。

  自从在高校开设网络教学课程以来,网络教学已经在日常教学中显示出网络技术的发展水平与科技发展重要实力。网络技术的发展水平和应用水平,直接反应出一个国家在信息技术方面的发展水平和技术能力,也是一个国家高科技发展的重要标志。但是高校网络课程教学的特点是只重视理论教学水平的培养,轻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或者说由于方方面面的原因,在高校范围内还没有适应网络科学技术发展的实践场所。这些使得高校网络教学的弊病凸显出来,这就间接的为高校网络教学带来负面影响。因而,高校网络课程教学改革就势在必行了。本文力图通过对高校网络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入手探讨一下在高校进行网络教学改革的必要性。同时给出自己的改革建议与意见。

  高校网络教学课程自从设置以来,一直都是偏重于理论教学的。网络教学课堂上都是以教材为主,实践能力运用的训练是很少的。事实上,网络教学更可以说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换言之,与其说网络教学应该重视理论的话,事实上网络课程更是一个动手的课程。那么由于高校网络教学课程的特点所决定,导致高校网络教学上,教学方法单一,教学手段落后,学生们参加实际动手的机会很少。另外,由于种种原因,高校教师也存在理论重于实践等特点,使得高校网络教学改革变得更加迫切。

  所以,高校网络教学课程的改革就应该从以上几个特点入手,结合高校自主能力提高的特点,真正为高校网络教学献计献策,真正做到提高高校网络教学的水平,使得广大高校毕业生更能与社会相结合,适应高科技发展的需要。

  高校网络教学课程一直以来都是以理论课程教学为主,一本教材在手,教师就能讲解一个学期甚至一年。事实上这样教学教育出来的学生根本与社会上对于计算机网络人才的需求是相脱节的。社会上大量需要计算机网络人才,高校年年都向社会输出计算机方面的毕业生,但是,这些毕业生不能被社会所利用。这也是高校毕业生就业困难的一部分原因。所以,高校网络课程教学首先应该转变思想观念,从重理论轻实践,转变成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让更多的高校毕业生一从高校校门走出去后,不用经过长期的岗前培训,就能迅速地适应社会上各个企事业单位对这一类人才的需要,马上投入到社会生活的实践当中去。更好地服务于社会服务于国家。

  事实上高校网络教学之所以存在只重理论轻实践的主要原因是,高校在为学生提供实践场地等方面投入不多,学生们实践机会较少等原因造成的。那么在高校网络教学上,学校应该统筹安排,适当地投入人力、物力、财力,在高校范围内,为计算机课程的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另外开云网址,高校还应该与社会上的各个网络企业相互联系,为网络课程的学生们提供实地参观,实地实习等机会。同时可以让在校大学生直接或间接地的参加地方网络实践工程中去。这样不仅解决了高校网络教学场地不足的缺点,也为大学生提供了真正实践动手的机会,还可以由适当的经济收入。这样,学生们不是只从教材上学得知识,而是真正从实践中得到锻炼。这样才更有利于学生们知识的掌握。另外,在实践过程中,由那些技术工人或技术人员的实际操演,更有利于学生们对于网络设备、网络技术、网络管理等等知识的学习和掌握。这样不仅开阔了学生们的视野,提高了学生们实际动手的能力,更为学生们早日投入社会打下良好的基础。

  在教学方法上,首先要加强高校网络教学实验室的建设,提高网络实验室的技术水平,使其真正发挥网络实验室的作用。与社会上网络技术发展水平相结合,使其与社会上的网络技术水平不相上下。当然这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够解决的了的。这需要大量的资金以及各方面的协调合作,还有社会技术力量的支持等等。其次,对于高校网络教学课程内容的设置方面也需要进行改革。应该扩大实践教学的内容,将网络教学从课堂上转移到实验室里,真正提高学生们的动手实践能力。重视实验报告的检查,才能真正做到实践与理论相结合。另外,针对高校学生学习主动性不强等特点,还可以多方联系引进社会上各个企业事业单位的工程来,让学生们在真正的网络工程中得到锻炼,教师在此期间进行各个方面的指导,真正提高学生们的学习主动性与实践能力。

  网络的发展使得网络文化得到长足的发展,顺应网络发展的需求,校园网络的开发也真正适应了高校网络教学课程改革的需求。各位教师应该在不同教学方法上有所尝试,采用不同的教学模式,发挥教师的主导地位,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学生们的动手能力,创新能力,使得高校毕业生真正适应社会的需要,为社会培养更加合格的高校毕业生。

  总之,网络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水平,直接反应一个国家在信息技术方面的发展水平和综合实力。也是一个国家高科技发展的重要标志。高校网络教学同样在高校教学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高校网络课程教学重理论,轻实践的特点,使得高校网络教学的弊病凸显出来。因而,高校网络课程教学改革势在必行。本文从对高校网络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入手探讨了在高校进行网络教学改革的必要性,同时给出自己的改革建议与意见,希望对高校网络教学改革提供更合理的解决方法,真正为社会培养合格的毕业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