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话

17709168119

面对“核污水”引发的“核恐慌” 只有人类 没有国别

标签: 2024-02-06 

  面对“核污水”引发的“核恐慌” 只有人类 没有国别受日本开始排放核污水影响,中国社交平台上,关于核辐射检测仪抢购、测评的内容热度颇高,在核污水排放的忧虑之下,电商平台核辐射检测仪销量大增。在“核恐慌”之下,到底是谁在趁机牟利,又有谁小动作不断?

  在微博、抖音、小红书等社交平台分享各大城市每日核辐射数值的自媒体账号正在暴风吸粉,短短几天,粉丝数暴涨近10万。谱尼测试、汉威电子、实朴检测、辰安科技、华强科技等核辐射检测仪概念股也开始大涨。

  电商平台上,核辐射检测仪的价格在200-1000元不等。不少商家的核辐射检测仪直接“卖爆”,某国产品牌核辐射检测仪,一天就能卖1万多台,许多电商旗舰店已经显示需要支付定金才能购买,客服连连抱怨“消息都回不过来”。

  与此同时,“某宝检测仪的价格最低都要两百多”“涨价不要涨的太离谱了”“晚上和早上比,价格涨幅已经达到100%以上”等网友吐槽核辐射检测仪大幅涨价的声音不绝于耳。这须得引起市场监管部门的注意,莫要等到核辐射检测仪市场秩序受到严重干扰,才悔之晚矣!

  也有网友表示,“核污水搞得大家人心惶惶”“买它就是图个安心”。那这个核辐射检测仪真的有用吗?购买核辐射检测仪究竟是不是智商税呢?

  大部分网友表示,自己打算用核辐射仪测量购买的海鲜。但专家表示,如果想用市面上常见的便携式放射性检测仪检测出水产品受到核污染,被检测的水产品至少要受到每公斤5000贝可勒尔(衡量放射性物质或放射源的计量单位)的辐射污染。而我国食品药品安全处规定的标准值只有每公斤100贝克勒尔。

  另外,专家表示,放射性测量光有仪器做检测是远远不够的,还有样品的采集、前处理以及相应方法的建立。针对不一样的物质,测量方法也不同。因此,对普通的民众来说,没有专业的知识,用普通仪器是很难准确测量的。

  有网友表示,在用购买的核辐射检测仪检测后,发现自己家中辐射量达到每小时0.1微西弗左右,怀疑系家中建材引起。有网友爆料,现在很多建材不符合标准,尤其是大理石的辐射量较高,戏称“自己家的辐射恐怕比海里的还高”。

  对于“建材大理石辐射超标”说法,几年前,央视就曾做过调查报道。专家在建材市场上使用专业仪器,对大理石辐射的放射值进行现场检测。结果显示,几款大理石样品均属于A类建材,可以安全使用,使用范围不受限制。

  就算是不合规的建材,对人体造成的辐射污染也不具备高风险。国家核安全局官网显示,中国国家标准对公众接受的辐射剂量限值为每年1毫西弗(mSv)。

  日本不顾全球民众的健康,自私自利、毫不负责地选择最便宜的核污水解决方案,在全世界民众因心理恐慌而行动后,有人反而倒打一耙,指责我们太恐慌了开云网址·(中国)官方网站!

  西方媒体自然是冲锋在前,将中国政府保障民众安全和合法权益的正义、负责之举,泼脏水说是中国故意激起民族主义情绪,甚至有外媒大言不惭地表示,中国渔民经济利益受损是中方“自食苦果”,是“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但是核恐慌仅在中国蔓延吗?看看旁边的韩国,盐价大涨开云网址·(中国)官方网站,民众“举国囤盐”。家住京畿道城南市的38岁母亲Lee Young-min说,她做了件前所未有的事,就是一口气买了5公斤的盐,为了保护二个孩子及家人,她认为必须这么做。试问,向日本卑躬屈膝的韩国当局,对此要做出何种解释呢?逢中必反的外媒,又要如何为自己的洗脱呢?

  “精日”分子自是抓住这次的机会“上蹿下跳”开云网址·(中国)官方网站,生怕自己的表演不够“精彩”,也让网民一直心照不宣的“700亿公关费用”去向,有了更真切的答案。“精日”分子不断的大力叫嚣、假模假样的进行科学分析,无怪乎以下几个思路:一个是,日本政府都说了,核污水经过净化处理了,不会对人体有伤害,那试问,竟然对身体健康无碍,日本政府怎么不带头喝了呢,再不济洗衣拖地刷碗冲厕所啊,为什么要排到海里呢?另一个是,中国禁止日本海产品进口,会打击国内的餐饮行业,难道这些“精日”分子不知道日料只是一种加工食用方式吗?再说了,既然这么想吃,那本吃受过污染的海产品就好了。

  还有一些利益群体,更是不顾一切地抓住这次发家致富的“良机”,国家呼吁不要囤盐,他们却大肆带货卖盐,果然流量的尽头是“带货”啊!

  其实,日本无论用多么先进的技术处理核污染废水,都不可能做到完全零污染排放,更何况媒体已经陆续爆出“日本核污染水检测鱼类样本只有2条”“日本拒绝他国对核污染水直接取样”等一系列“骚操作”。

  恐慌的不止中国人,受影响的也不止中国人。环球同此凉热,因为顾虑自身健康,因为担忧污染将持续几十年甚至上百年,其心情是可以理解的。但眼下重要的是,某些国家、组织不要继续通过各种代理人疯狂搅浑水,而应理解民众的焦虑和恐慌,本着专业而审慎的态度,释放尽可能清晰的重要资讯,帮助人们正确理解和应对潜在的风险。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推荐新闻